主頁 > 認識柏金遜症 > 患症風險管理
早期風險症狀=患有柏金遜症!?
瞓唔稔、痾唔出、聞唔到、心唔開唔一定等於有柏金遜症。
一方面這些症狀有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,另一方面亦不可能從單一或兩個症狀去斷症。每個柏金遜症都是獨特的,雖然有些症狀是比較常見,但不是每個柏友都會經驗「所有症狀」,也沒有特定症狀會被斷定為「必然症狀」。
話雖如此,早期風險症狀仍然有其參考價值。研究顯示這些早期症狀與柏金遜症有關連風險 – 如出現這些症狀,日後便有可能患上柏金遜症,又或其實已患病。認識早期風險症狀可協助妥善進行「風險管理」- 早關注潛在患病的風險、早診斷是否已確診、早護理相關身心需要。
Ref: Pellicano, C. et al. Prodromal non-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’s disease.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, 2007, Vol.3 (1), p.145-151
提高警覺,正視問題,及早關注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,就能提前確診,超前部署,作出更好的治療及護理選擇,殺病魔一個措手不及。睡夢中發開口夢郁手郁腳、嗅覺減弱、便秘、抑鬱等等都可以是患上柏金遜症的極早期徵狀,透過及早察覺這些極早期病徵,就有可能提前確診患病,「贏在起跑線」,踏出治理的第一步。
Ref: Agata M., Bruno B. Brain-gut-microbiota axis in Parkinson's disease.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October 7; 21(37): 10609-10620
柏金遜症主要是靠臨床根據「震、硬、慢」症狀而診斷,未能透過血液測試或影像掃描而判斷有否確診。有時震、硬、慢亦可以由其他病而引起。如果留意到自己或被照顧者有其他早期症狀,可積極向相關醫護人士查詢,主動與相關專科討論,或可有助提早診斷。例如 : 長期「心唔開」,除精神科外,亦可向腦神經科了解會否因柏金遜症而影響多巴胺分泌,導致情緒不穩。儘早正確診斷,可少走一點「冤枉路」,及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費用與心力。
醫學上,柏金遜症還是未能完全治癒,藥物主要是控制症狀。有柏友認為藥物能幫助舒緩症狀,「早食早享受」。亦有柏友雖已感受到症狀的影響,但仍能自我調節日常生活的節奏,在可接受的情況下選擇不開始食藥。及早診斷柏金遜症而症狀影響未至於嚴重時,可以讓患者多些選擇,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即時用藥或可先嘗試其他舒緩方法。現時除藥物外,亦有研究顯示不同治理方法的成效:運動(如打乒乓球)及物理治療有助改善震、硬、慢;食療能舒緩便秘;身心運動如正念瑜伽及太極能讓人在健身之餘,更接納其身心狀態等。柏金遜症治理趨向多方位,全面關顧柏友身心靈所需。
雖然醫學上現時仍未有改變柏金遜症病程的良方,但我們仍可以透過藥物舒緩症狀,只要配合運動、正向心理的幫助,保持身心健康,就能提高生活質素,活出精彩人生。何況,科學發展一日千里,醫學界現時對柏金遜症的成因研究已有長足的進展;同時,科學家已找到多個柏金遜症的生物標記,有望能廣泛臨床應用到提早確診上;此外,亦有數十種針對根治柏金遜症的藥物正在研發當中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或會出現突破,找到可以輕易而準確地提早診斷柏金遜症,以及監察病情進展的方法,甚或治癒柏金遜症。